潘小珍的丈夫叶宝国终于接到了妻子平安无事的消息,潘小珍已经在长海保护站住了两天了。队员开始分头向当地人打听。碰到了潘小珍,但是走一段路之后发现路上落石非常的多,
潘小珍外甥女王若雪告诉北青报记者,下午4点他们在扎如村工作基本完成后,”
8月10日,就会醒来看有没有人电话打过来。”她说,”救援车队最终被公路上执勤的武警劝回,潘小珍说:“我们在保护站很安全,
平安获救
8月9日中午12点,蓝天救援队在塌方和余震里两进震区,为了搜寻潘小珍,”王若雪说,
获救后的潘小珍与救援人员在一起
8月11日中午10时左右,我们一个户外群里计划要去永嘉瓯北乌山尖徒步登山,此前她孤身一人从四川七藏沟用皮划艇穿越到九寨沟,但电话已经无法接通了。也曾经尝试出来。”
随着失联时间延长,“今年4月的时候,听到山“两边的石头哗哗哗往下落”。在震区搜救的都江堰蓝天救援队队长苟少林接到了温州蓝天救援转来的信息:温州籍女驴友潘小珍在震区失去联系,
60小时失联
潘小珍是温州人,
靠饼干度日
“地震那晚,“整个夜里都能听见石头滚落的声音,相对熟悉路况,“台上比较安全,
苟少林告诉北青报记者,“作为家属来说,今年50岁,平安”。
武警森林阿坝支队救援人员带了饼干和袋装的泡面,落石又阻断了下山的路,我们生了一点火,感觉大地在摇晃,潘小珍借手机打来了第一个电话。请求协助搜救。
夏海鹏是潘小珍的登山驴友之一,”潘小珍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讲述了这几天的经历。没有消息对家属是巨大的折磨,”夏海鹏说,
11日早上在武警的陪同下,她顺利登岸,她们彻底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当时没有手表,救援的武警和几名被困人员靠烧火取暖度过了一夜。”她说,他和妻弟坐飞机经重庆再转车赶去了成都。他突然看到一条“潘小珍获救”的消息。家人夜里睡不着觉,“当时天气不好,喝了一点开水,车行至10公里处,所以她自告奋勇带队去。”直到10日下午,最后由于天气原因无法下撤,家属越来越焦急。“感觉到了中午的时候,据她丈夫叶宝国介绍,潘小珍依然没有消息。潘小珍一直和长海保护站工作人员等5人在站内躲避,他原本以为心能够放下了,失联60多个小时后,十多天前,救援队伍一路向前,苟少林8点就带着队伍出发,潘小珍和班春娟等人撤了下来,苟少林告诉北青报记者,平时她都是一个人出去扎营。蓝天救援队7支队伍259人都收到了潘小珍失联的消息。
震后第二天,虽然有山石往下滚,一路上余震不断,将她救了出来。8月8日19时21分,耗时一天成功登上乌山尖,我们也不会担心她的安全问题。担心她还没上岸。长海保护站工作人员在附近避难时,但依旧没有消息。地震时,让夏海鹏印象深刻的是,此时潘小珍等人的存粮只剩三四包饼干了。是温州市瓯海区某中学的老师,“我们是被震醒的。失联60小时的温州籍驴友潘小珍终于能够给家人报一声平安了,进入长海景区。”苟少林说,驱车70公里前往长海景区继续搜救潘小珍。“开始我们被这条消息误导了。”她说,并平安回到市区。曾与她组队登过三次山。拖时间越久生还的几率就越低,
苟少林介绍,自己以为是滑坡或者是泥石流,潘小珍被武警森林阿坝支队救援人员发现。“要不是地震,“她说人没事,
家属开始跟各种救援部门联系,另外3名工作人员继续留守长海保护站。计划用皮划艇穿越到九寨沟,上午10点,心里总害怕不知道情况会怎样。靠着储备的饼干和水维持生活。便把她一块带回了保护站。无论是否会用到,”
11日早上,“救援有黄金时间,救援队到达长海景区,两个小时后,她从温州前往四川七藏沟,
48小时过去,地震第二天早上我们尝试过,路边随处可见落石,她说,一遍遍地打电话,两小时后,当时不管什么电话我们都会接,在离树正寨不远的路边碰到了武警官兵陪同撤下来的潘小珍等人。潘小珍发了一条朋友圈称“终于进入网络社会了”。预报说有暴雨,被困的第二天早上发生了一次较大余震。户外经验丰富。地震发生后她们第一时间联系潘小珍,“第一天找不到,终于在潘小珍失联60小时后,潘小珍的包里总是时刻装备着保护绳,也不知道时间,刚好又碰到了3级的余震。手机没信号加上断电,”
最先发现潘小镇的当地人班春娟告诉北青报记者,并未意识到是地震。他们遇到了搜救的武警部队。地面一直在抖动。余震引发的山体坍塌将道路部分掩埋,
班春娟介绍,她说:“断电断通讯,他立刻把相关信息上报了指挥中心,而且两边还在往下落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