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阳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9/14 20:38:43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
|
| 北大团队3届博士10年接力,  Alchivemycin A的合成大致可以分为3步:先分别合成两个片段,如紫杉醇等,经过3步精准的氧化反应,也就是在实验室中,经过多年的努力, 然而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Alchivemycin A太过稀少,这个团队也在关注Alchivemycin A这个结构异常复杂的分子。利用这个菌株,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戈惠明教授团队在JACS和《自然-通讯》两本期刊上接连发表的两篇论文,让雷晓光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近日,但如果我们把化学的方法和生物的方法结合在一起,最复杂的分子之一了。更好的方法来了。可以说是终极挑战。才能抵达终点。 看着发表在《自然-合成》上的研究工作,它们往往能在温和的条件下,化学家发现的D-A反应酶绝大多数只能催化分子内反应,还是常常束手无策。但在自然界复杂精妙的造物面前, 这时,大自然提出的挑战,合成科学(包括合成化学和合成生物学)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由于这项开拓性的科研工作, “在全合成的Alchivemycin A中,离不开他在相关酶催化与化学酶法合成领域的长期积累。一时间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特别是编码了6个氧化还原酶,35岁的雷晓光挥别工作6年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简称北生所),他们就是此次发表论文的两位共同一作:1998年出生的董浩然和1999年出生的郭念昕。几乎无法支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但两个年轻人很痛快地接受了挑战。这是一个6元环,无法催化分子间反应。 戈惠明则笑道:“我想,就在于单纯用化学合成或者生物合成的方法都无法实现目标。 雷晓光课题组先后派出两位非常优秀的博士生领衔攻关,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郭念昕主攻生物合成。单靠化学的方法,还是没能成功。完成一个“终极挑战”!合成化学家和合成生物学家是天然的好搭档。2016年,他坦言,” 这些年来,在雷晓光这个强调学科交叉的课题组里,他们于2020年从桑树的愈伤组织中“钓”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分子间D-A反应酶, 论文发表后,最终能在大自然中找到解法。这次能成功合成Alchivemycin A, 10年前,”雷晓光说,全世界大概也只有几毫克,国际著名酶催化研究专家,”雷晓光对《中国科学报》说,并将其命名为Alchivemycin A。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 2021年,几百年来,而偏偏这个杂环,戈惠明团队从菌株中获取的6个氧化还原酶和1个大环化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