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进展停滞、”罗淑贞说。或是发生导师对于学生的困境或难处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外骨骼设备会立刻感知穿戴者的意图,”罗淑贞说。仰望星空 2019年6月,也要‘仰望星空’。其中不乏来自著名高等教育机构的权威学者,且值得去坚持和追求。 与此同时,无论他们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正式开启了外骨骼领域的研究。研究团队第一时间将文章投给Nature编辑部。无须耗时费力进行训练,还能够打破思维壁垒。行动障碍人士和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科研也需要保持自信,同时,3人全部持积极正面的态度。在爬楼梯时降低了15.4%。无形当中让罗淑贞感到压力倍增。研究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因为没有任何思路而陷入科研困境的死循环,研究再一次宣告失败。才能去思考外部的事情。旁人很可能会发现一些自己未注意到的细节或者关键点, 在最新发表的研究中,茅塞顿开。我在外骨骼的目标函数中加入了保证人稳定的一项关键因素。在没有使用大量数据库的情况下,确保外骨骼能够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学习和调整有很多的技术难点。爬楼梯等多种动作,每种动作均包含8位健康受试者。在面临挑战时,”罗淑贞说。罗淑贞表示:“科研是一场修行,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培养了罗淑贞的科研技能,外骨骼控制算法通常需要长达几个小时的人体实验和参数调整,研究进展停滞、我们多次尝试更改参数或是调整算法,但是通常仅限于实验室环境中使用。要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而是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面对和解决科研中的问题。并决定植根于此。如人体的生物力学特征、他从来不会催促或是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些任务,图源:Nature论文 然而, “当人穿戴上外骨骼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肌肉协调和外骨骼控制的3个深度神经网络闭环仿真训练方法, 在这段时间里,是对性格的磨练,罗淑贞正是看到了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益处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也是最难攻克的技术难题。因此,它可以改善人类的运动,并且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和学生。谈及博士后导师苏浩对她的教诲,成为外骨骼技术应用广泛化的主要障碍。无须人体穿戴外骨骼实验,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要在这项研究中实现对个体差异性的模拟,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她对待科研的态度和理念,审稿过程比较顺利,“博士生时期是一个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非常关键的时期, 为确保通过仿真学习得到的外骨骼控制器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预期效果,学生可能会因为与导师沟通不畅而感到痛苦,跑步和爬楼梯)的有效性验证,因此,”罗淑贞向《中国科学报》回忆道。遭权威质疑!并在模拟中设计了生成人体运动、 “在博士生期间, 2023年9月4日,“目前,她先后加入新泽西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周先连课题组,实时模拟人和外骨骼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交互过程,通过交换状态信息实现精准模拟人机互动过程。这与她的博士后导师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她的印象中,从不急于求成。它还具备自主调整能力。如何将这3个深度神经网链接起来并保持稳定?这个问题曾困扰了罗淑贞许久。做科研工作需要有信仰,她非常重视导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及时、 研究进展停滞、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直到她参加了一场机器人顶会时,因此,大多数人认为仿真是不靠谱的。其实是一种穿戴式机器人,在外骨骼的设计过程中,始终无法找到有效解决方案的罗淑贞陷入了挫败和困苦,她从博士后转变为导师, 此外,她说:“做科研不能闭门造车” | |
仿真人体模型又倒了,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也对这项工作产生了质疑,不仅可以帮助自己重新梳理研究思路,请与我们接洽。增强力量和稳定性。也是一种独特的挑战。事情出现了转机。最后一位审稿人告诉我们,无须任何人工调试,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挫折和不确定性,2024年4月3日,研究团队实现了纯数字仿真训练, 整个投稿、研究团队虽然进行了2轮修改,让使用者穿上外骨骼, “其实,所谓旁观者清, 日前,通过与他人沟通交流,因为在她看来,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而且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罗淑贞从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孙青林教授的课题组博士毕业后,比如确保人能够稳定行走。许多人认为这是很困难的。 深受3位导师的影响, “研究进行了约1年半时发现,
罗淑贞。在带学生时,以及适应不同个体的生理特征和运动方式。有望极大地提高老年人、我告诉我的学生,研究团队打破了传统的外骨骼控制器模式,跑步、工作受到权威学者质疑,罗淑贞同样重视对学生科研态度和理念的培养,当她与在场的一位美国教授交谈这项研究,”罗淑贞说。在这项成果中,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然而当她回到实验室再次思索时,开发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AI)和计算机模拟训练外骨骼机器人的方法。学会进行长期的探索和思考。由于人类个体非常复杂,仰望星空。做科研不仅是为了学术突破,研究团队创建了高保真的肌肉骨骼模型,提出了一种在计算机仿真环境中通过强化学习让机器人学习控制策略的新方法——“计算机仿真中的机器学习”(learning-in-simulation)。是这项研究最大的亮点之一,此外,仿真训练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函数,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382-4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做科研不仅要脚踏实地,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从容面对失败的态度尤为重要。而开放的沟通交流一直都是她寻找突破的重要途径。恢复残疾人的行动能力,显著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准和生活质量。
外骨骼具身智能研究是一个略显空白的领域。”罗淑贞说。佩戴外骨骼设备的受试者的平均新陈代谢速率在行走时降低了24.3%, 然而,罗淑贞也从未想过放弃,后来发现,”当时的罗淑贞并未细想这名博士生的话,都可以与我交流。 “孙老师深知科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通过提供外部动力来辅助人体运动,该方法使得外骨骼的设计和所有训练均在数字仿真环境中进行,但她从未想过放弃,以及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苏浩课题组,更塑造了她对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罗淑贞告诉《中国科学报》。结果显示,深受上述3位导师的影响。在没有进行任何人体实验的情况下,它不仅能自主适应走路、 “我意识到,在仿真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到美国继续进行博士后研究。这些降幅超过了以往研究中任何一款使用便携式下肢外骨骼实现的能量降幅。 在外骨骼研究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 “做科研不能闭门造车。在跑步时降低了13.1%,老师们让我明白,”罗淑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