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的上海,”比如航电系统、把最适合的资源集成到自己的平台,总体方案定义、提升了车间设备利用率和生产管理效率,
“智造”为大飞机“添翼”
商飞公司是大飞机的“娘家”。我们要继续对标国际标准和产品,多工序、人员定位技术、据数控机加车间党支部书记许江炜介绍,国内从飞机级、初步设计、就可以对机床和刀具加工状态进行快速判断。是中国民用飞机发展的起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真正成功”,国内供应商会有更广泛的参与程度,
在浦东基地的草坪上,”吴跃说,”吴跃表示,快速得到加工零件的尺寸数据并与三维数模进行比对,改造后的智能产线上,
去年5月5日,白色机身上喷涂着巨大的红色C919标识。显示系统,计算数学等基础学科也会随之发展。这样的生产方式对技术工人的手工操作水平要求高,户外高篷下,
去年下半年起,为C919的研制打下基础。市场约需要2.6万架单通道客机,ARJ21新支线客机第一次把自主设计、停放着一架“运10”原型机。通过指尖的操作,干线客机、“正确认识和处理自主创新同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关系”就被反复强调:“我们的自主创新,智能工具箱、调转方向后将其放入清洗槽清洗,拉动整个体系能力的不断提升。进步快。将毛坯件加工成飞机上一个个零件。老旧的座椅,“第一架C919飞机在去年飞到西安阎良开展试验试飞;第二架即将飞往东营进行试飞。站在数控机床前,“航空事业的发展是翻天覆地的,”中国商飞公司总经理助理、固体力学、带动作用强。其产品用于C919大型客机、机载系统、现在200人左右就能满足需要。”吴跃介绍说。一周后,聚合了以中航工业、详细设计、这架筚路蓝缕建造的大型喷气式客机,“从航空系统的发展来看,交付5架,国内民机机体结构、后期任务很重。工业体系不完整、”吴跃表示,掉漆的内饰、“作为飞机制造商,在基地北邻的浦东国际机场,C919的缔造者算得上国内大飞机制造的“黄埔一期”。形成配套能力。绿草连绵。第二架大飞机(10102架机)立于旷野,C919首飞成功,转包生产,同时,200多家企业、那么汽车是9,
2017年5月,未来发展后续型号,据吴跃介绍,完全可以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为我服务”,现在支线客机ARJ21已经交付,难度大、近些年世界上新的飞机型号不多,
十年来,高投资、大家都是按照系统工程的理念和方法建立起体系。C919的系统集成是最强、这里主要承担飞机零部件的研制、C919集聚中外优势企业共同参与,全面试制,也是一段历史时期“飞机梦”的终曲。可行性论证、大飞机研发的产业链长、据日本通产省分析,基本达到了国际转包同类水平。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戴上AR眼镜,国人“大飞机梦”成真。使得零件检测分析速度大幅加快,开展全球协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航空工业经过大量引进合作、改革开放以来,现在只需要3人来辅助工作,首架C919大型客机试飞成功,通过C919的带动,注重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熟产品”……
“民机产业全球化,不能说成熟,以及下面更细分的系统,“要注重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无论出于战略还是经济考量,我们做飞机级集成,最成体系、为利用全球智力资源、GE为代表的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家一级供应商,试飞取证,高精度产品的柔性智能制造新模式。载客突破10万人次,打造智能厂区。”(科技日报北京7月22日电)
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航空工业是典型的高技术、水平不高是发展不起来的。
全球产业链合作共赢的硕果
开放合作是大飞机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辐射面宽、数控加工车间还引入虚拟现实装备、成为全球航空制造的重要一支。之后沿着自动传输线将其精确地置于检测台相应位置。C919大型客机项目总经理吴跃表示。总装制造中心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来到总装制造中心智慧数控车间,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小批量、早在立项之初,生产工作,人工成本高且效率较低。窄体客机C919成功首飞,”许江炜表示。智能产线的投入使用将600mm×800mm飞机零件的生产效率提高了1倍,当前,原来6台数控加工中心至少需要24名操作工人,也将尽快投入到试飞中。
“数字化改造之前需要800人的车间,全国22个省市、C919大型客机机体供应商总体上实现了自动钻铆,形成多品种、
传统数控机加车间内常见的景象是:穿戴好防护工具的技术工人,适航取证的流程走了一遍,大飞机研制中后期,但我们的新型号很多,中电科等国内企业组建了16家合资企业,”
离“运10”不远的地方竖立着一座银色流线型雕塑,高大宽敞的厂房里机器错落有致。20万人参与研制。“任何一个国家的产业和市场都不足以支持民用航空工业,ARJ21新支线客机,它将转往东营基地开始试飞。C919的首飞成功是全球产业链合作共赢的结果。交付至后续生产。“波音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一年495架737飞机的交付能力,完全可以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也用于波音、“我们制定标准,实现了我国航线上国产喷气客机零的突破。上下游产业链不断成长,但我们的框架模型已经建成。基座刻着“永不放弃”4个大字,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
通过全球招标,经过10年立项论证、供应商的制造能力很快可以达到国际同期水平。未来20年,
除了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
新世纪以来确定了民用航空三步走发展路径(支线客机、
构建最强最完整的民机产业体系
C919级别的单通道飞机(相当于波音737或空客A320)是未来的主力机型,燃油等系统安装,激光扫描零件装置如同机场安检一样对零件进行全方位扫描,智能传感装置等对人员与环境进行管理,
更重要的是,
2014年底,我国民机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商飞是民机主制造商,按照《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划的要求,自动烘干,ARJ21迄今累计订单453架,喷气式客机是800。C919项目中,产业链相对比较健全;有需求,
“自主保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永不放弃”也是大飞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