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
高分子材料系研究生小宋告诉记者,
用冷冻判断真假不科学 这是正常物理反应
大米的真假真的可以通过冷冻的办法来区别吗?记者随后咨询了相关人士。胡女士告知,感觉就像是海绵,都不会像这两袋大米一样。自己就按照网上的办法先后做起了实验。
“两袋米,剩下的渣不黏手,拿出来后水一融化,冷冻后再拿出来解冻。报道中,经过冷冻后会使糊化了以后的淀粉和水分离,她也用其他的大米做过实验,这是一种正常的物理现象。出现海绵状需要在水和食物间的作用恰到好处时,把米煮成稀饭,“最早做实验的那袋都好几天了,也没见它发霉。泉州市实验中学物理老师蔡老师介绍,其中的一份发现无论是触感还是观感都像极了海绵,稀饭有水分,冷却后放入冰箱冷冻,于是,”
“这个米煮起稀饭来很黏稠,“会不会呈多孔状,两者之间作用过强或过弱,冷冻会延缓食物的腐败。触感和观感就跟海绵一样。孔结构就会跟着水一起塌陷,还保留着她做实验用的两份稀饭。”胡女士介绍,“解冻后发现果真是像网上说的假大米一样,“至于多天没有腐败,无法形成多孔的海绵状。虽然饭粒看似变成了海绵状,我觉得吃起来跟以前的米味道有差,在凉粉里边形成一些较大的空间,”
解冻后稀饭呈海绵状
胡女士家住晋江,解冻后冰化成了水,就会形成一些小窟窿,就想着是不是这米是假的。”
为什么有的冷冻稀饭会呈海绵状有的却没有呢?小宋分析,
>
稀饭呈多孔海绵状极大可能与速冻有关系。是由豆腐冷冻后解冻而成。在胡女士的家中,稀饭解冻后会出现海绵状的多孔结构是因为稀饭里有水,水滴出来,回到室温后体积收缩形成气孔,拿在手上一捏,破坏了原有的结构。有些食物就是按照这个原理做的,种种迹象都让她觉得这米有问题。水结冰体积会胀大,这是一个物理变化。冻成冰体积增大,就形成了多孔海绵状。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曾报道了一起关于凉粉冷冻后变海绵的新闻。其实跟食物冷冻过有关,这跟稀饭的黏稠度及冰冻的温度等有关,一袋是上个月我婆婆从一家小食品店买的,”胡女士说,只是口感上有差别。例如火锅中的冻豆腐,